杨少峰杨大知县不是没想过直接搞一个水出来。

但是水这玩意儿却不是说搞就能挖搞。

要搞水,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修建水的地方才行,要是地方选的不对,搞水就等于白白浪费人力物力。

比如说沙化严重的土地就绝对不能修建水,因为根本存不住水。

石头、灌木比较多的地方也同样不适合修建水,因为这种地方修建成水的成本太大,光是需要动用的人手就不是宁阳县能凑齐的。

修建水最好的地方,是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这种被称为“口袋形区域”的地形有利于集水,能够保证水量充足,同时工程量小,造价低,区容量大?。

而且杨少峰杨大知县本身不懂水的建设标准和流程,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到懂行的人。

但是搞一个能够满足蓄水功能,能够在干旱来临时保证灌溉的大水池,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就完全没问题了。

而且刘庙村往西不算太远的地方就有这样一个好位置。

没有什么灌木和石头,土质也不是存不住水的沙土而是偏粘的黄泥土,只要人手足够,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

第二天一大早,当八社十六闾的三百个青壮带着工具来到县衙后,杨少峰便直接驱马来到一众青壮们面前,高声道:“今年可能大旱的事儿,想必你们各社各闾的社长、闾长已经跟你们说过了。”

“而本官把你们都喊来县里,就是要带着你们去挖一个湖出来。”

“还是那句话,老天爷不下雨,咱们也绝不能等着旱死!”

“你们家里的地也不用担心。”

“朝廷知道了咱们宁阳县有可能大旱的消息,徐丞相和常平章昨天又派人送来一批牛马,你们各社各闾的社长也已经把牛马都领回去了。”

“你们各社各闾留下来的那些青壮,他们会用牛马替你们开荒、耕地。”

“吃的喝的也不用你们操心,本官会让人送到工地上,你们只管放开了吃,管饱!”

先是给这三百个青壮说明情况,又给这些青壮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杨少峰才接着说道:“明摆着告诉你们,本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正式开始大旱,所以本官也只能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内,你们把那个湖给本官挖出来!”

“只有挖好了湖,蓄好了水,你们的地里才能有收成,你们的父母妻儿才能不挨饿!”

“多余的屁话,本官也不跟你们多说。”

“走!”

随着杨少峰一声令下,三百个青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有人握紧手里的铁锹,高声叫道:“走!跟着大老爷去挖个湖!”

声势浩大的人群,惊动了留在县城里看孩子做饭的妇人们,也惊动了那些正准备出城去除草翻地的男丁。

“听说大老爷这是要去挖个湖,好存下水?”

“谁听说过大老爷这样儿的好官?以前那些戏里好像都没听过!”

“听说真要是旱起来了,朝廷还会给赈济粮?”

“朝廷给粮食?那我问你,朝廷能给你多少粮食?”

“我上哪里知道朝廷能给多少粮食?就算是朝廷给粮食,他还能让咱们都敞开了吃饱啊?肯定是稀溜的米汤哄骗肚皮!”

“那还说朝廷给粮食干什么?跟着大老爷去挖个湖,存下水,保住自家的收成才是正经事儿!”

不过,人群中也不全是乐观的,也有人忧心忡忡。

“挖一个湖两个湖的,宁阳县八社十六闾,这么多人能够用吗?到时候别再因为抢水打起来?”

“最好还是赶紧下几场雨,让咱们都能风调雨顺的把今年度过去。”

“也不知道大旱之前能不能挖出湖来?”

“……”

杨少峰不知道宁阳县的百姓们正在议论他挖湖蓄水,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洪武元年的干旱几乎已经成了定局,无论再怎么期盼老天爷开恩下雨也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与其坐等干旱到来,然后等着朝廷从江南调拨粮食,倒还不如趁着干旱还没有正式来临之前先挖个湖出来。

至于说之前各闾各社自己挖出来的那些蓄水的水渠,一时半会儿的也只能先搁置不管,等把蓄水的人工湖挖完了,再让各闾各社去扩大修整这些水渠。

就在杨少峰杨大知县胡思乱想之际,一群人很快就到了刘庙村西边三里开外的一大片荒地。

这片荒地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野草茂密。

想要在这片荒地上开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三百个青壮分工。

第一个被出来的是一个一百人的队伍,这一百人又分成了十个小队,由跛五手下的五个衙役率领。

这一百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除草。

没办法,如果是秋后,这些野草都已经枯黄,只要划出一片隔离带,一把火就能将这些野草烧个干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