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明情况三
章节报错
仙城降临、仙人临世,估计只有亲自看到的人才会相信。即使这个天大的信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但是想让国内的人们都相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手掌握着军队、半**性质的势力,是不可能依此就对京城那边束手就擒。
所以,收服的同时,遇到了抵抗,也有了清剿的需求。比如对于左良玉、郑芝龙、张献忠等等这样的势力集团,就必须如此。
好,如果仙人真的出现他们面前的时候,表现出刀枪不入或者各种匪夷所思的能力的时候,无论多么自信的人,也会有绝望之感。
于是,武昊派出的子体飞天部队的接触之下,左良玉、郑芝龙、张献忠等等大势力,都归降了大明朝廷,各项整编工作,也进行当。
就这样,武昊来到大明一个月的时间之内,除去满清外所有不受控制的势力都被扫荡一空,大明对于地方的统治也重恢复了正常,各项改革措施、的制也进行当。
大明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一个月的时间,京城反腐行动早已完毕,总共收获了过千万两的巨额不明财产,大批获罪的官员、皇亲、贵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随后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反腐行动,是收获了过十亿两白银价值的巨额不明财产。这里面白银只是一部分,一小部分是黄金,大部分是土地、房屋、厂矿之类。过十亿两白银的价值,可想而知,这个时代的官员、皇亲、贵族贪污**起来有多么的恐怖了。
当然,有了官就有了商人。反腐行动之,无数的巨商落马,这些马无夜草不肥的家伙,可谓把官商勾结的勾当做到了一个极致。
这里面,不得不提一下晋商集团。
晋商的家路不是血泪史,而是汉奸史!两万万汉人的血泪史!假如没有晋商做汉奸出卖战略物资,武昊那个时空满清未必有能力进关,即便明亡,换个汉人朝廷,想必也不会防备汉人像防贼一样。满清几年,科技、化、经济跟明末比一点进步都没有。
崇祯初年,小冰河时期带来灾荒已经让东北的民生彻底崩溃了,后金统治区虽然只有七十万人口,但姓易子而食,米价曾高达八十两一石,布也要二十两一匹。历史上依附后金政权的晋商提供了皇太极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过成的金属。
通过晋商,后金才可能把劫掠来的财物、古董和金银购变成粮食,来养活被掳掠来的几万人口。辽东的米价终降到了一两四石,人口增加了数倍,粮价却压到了峰时的几分之一。晋商八大家崇祯十五年就窖藏了上千万的银两,还因为这些功绩得到了清朝御赐的皇商地位,造就了此后山西富甲天下二七十余年的传奇。
据《清实录》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山西商人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礼遇和重视。山西商人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后金崇德三年163,皇太极曾命满族贵族带领1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清兵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因此,后金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
顺治初年,清政府将山西旅蒙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入内务府,赐产张家口,受朝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清统一全国过程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
康熙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封建主骚乱期间,曾组织一部分汉族商人进行随军贸易。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这些“旅蒙商”绝大多数是清廷命名为“皇商”的山西商人,还有一部分是直隶河北等地的汉族商贾。他们为清军的军事行动保证了后勤之需。当然,清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商人独占其利的经商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清政府与商人这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自然对清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相当影响。
不仅如此,满清件,晋商为后金提供的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的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细条,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军情塘报。
商人做到如此程,国家都卖了,可算是到了一个极致,无耻到了极点。
当然,晋商集团卖国的活动可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够做到的,为此,自然拉拢了不少官势力、武将集团、皇亲贵族团体。这些官员贵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但是他们的行为其实与卖国没什么区别了,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良心,早就没了。
对于晋商集团,处置非常的严厉。崇祯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个卖国的晋商集团,不过当时他动不了就是了。现有了武昊的帮助,晋商集团自然成为了崇祯的刀下鬼。抄家灭族,这都是轻的。
对此,武昊没有过问,子体武大臣也没有从轻落的建议,实是因为晋商集团太不是东西了,所作所为天地难容。
又是反腐、又是清算、又是打破大明祖制的各项制,反对的声音自然很多。不过,曾经孤家寡人的崇祯,曾经面临亡国的崇祯,现有了武昊助力的崇祯,哪里会乎这些。大刀阔斧,宣传做到的情况下,那些还为了一己之私起来反对的所谓臣势力,只会被推平,扫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