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灵璧原本盘算着去林妈妈那儿看的计划就被打断了。

不过言有信,行必果,既是答应了郁金的请求,决定帮她温习《语》一,以灵璧的性子,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

肚里思量着,正想给她出几道题,先摸一摸她的底,好做打算,忽而想到林妈妈也给法夏喂题了,就试探着问她:“郁金妹妹,林妈妈都给你出甚的题了?”

虽未明说,可郁金下意识地就知道灵璧说的是加题。

毕竟早在林妈妈拿出一张写满了题目的笺子给她加题时,她就已经意识到灵璧在林妈妈这一待半个多时辰是在干甚的了。

接过尤还沁着墨香气的笺子,心里头砰砰直跳,怎么不跃跃欲试,只没想到轮到她,别说半个时辰了,不到两盏茶的工夫,就再待不下去了……

也不知道怎么从林妈妈屋里出来的,只知道不觉地就将素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

尤其在得知灵璧拿了满分后,都说不清心里头到底是甚的滋味了,就是到了这会儿,心里难免还是起伏。

不过不如人就是不如人,她还是知道自己在干甚的,一点头,然后不消灵璧再问她,就见机地回忆了起来,将笺子上的那几道题告诉给灵璧听,只一连说了六道后,还有四道却是说甚的都想不起来了,懊恼的甚的似的。

就听一旁忽有人道:“第七题是五孝之义理。”

灵璧同郁金齐齐望过去,就见法夏不只甚的辰光过来的,还将她们的对话听了个大概。

不过这一点都不重要。

灵璧朝她点了点头,喊了声“姐姐”,郁金已经一拍脑门:“是了,是了,五孝之义理。”说着脸上不免流露出两分羞赧之色来:“我没答上来……”

其实不光这一道没能答上来,拢共十道题,她足有六道题没能答对。

尤其当着法夏的面,恨不能找个地洞钻。

能记得这么多已然不错了,灵璧不觉地朝二人道谢,心里头对郁金的功课也有了个大概的认识。

不过灵璧也没想到林妈妈居然还有两套题,给不过给郁金法夏出的题纵是比自己的简单,就是从《语》里挑了十段章句,叫她们背诵,并说出义理。不过以她这会儿的程度,倒是正好相宜……

微垂着头颅,灵璧暗自沉吟,郁金同法夏看着都不敢吵她,又没有话说,甚至于连眼神都对不上,就这么默默的坐着。

过了好一会儿,灵璧理顺了思路,回过神来,先看法夏:“姐姐找我是有事儿吗?”

法夏点头:“我想请你给我讲讲那三道题……”说话很直接,也很实在:“我都不懂。”

灵璧倒不意外,她并未错过之前同法夏说起这个时她眼底的那一抹错愕,点头应了下来,又扭过头来,看了看屋里轻手轻脚生怕打扰她们的繁英诸人,有些歉意地朝她们点了点头,就同法夏郁金提议去正房:“那里适合念……”

法夏点头,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往外走,郁金却是知道这会儿才意识到林妈妈给灵璧喂的题还跟她们的不一样!

闷了一口气,蹭蹭脱鞋爬上大通铺,打开箱子,自里头取出个小小的包袱来:“青璧姐姐,我这有纸笔。”

那自是再好不过的,灵璧眼前一亮。

红果跳了出来:“青璧,我们也能听吗?”

当然可以,于是灵璧就拖了一串小尾巴往正房去。

先给法夏同郁金说那三道题,头一道说开了,两人还能勉强点头,可第二道第三道,两人从头到尾都是一脸的茫然。

灵璧就小小声地道:“没关系,等你们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郁金就点头,想冲灵璧笑,却笑不出来,倒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就觉着自己好像跟傻子一样,别说义理不明白了,就连那一个个方块字这会儿都不认识了。

法夏的目光始终落在写满了答案的毛边纸上,倏地抬头,指了指:“这个能给我吗?”

灵璧就点头:“当然可以。”

郁金这才回过神来,犹豫了一瞬,还是同法夏商量:“宋姐姐,能借我抄一份吗?”

法夏也没看她,自顾自地点了点头,把答案往旁边推了推。

郁金就长松了一口气,舔了舔笔,正要开始炒,法夏已经把《语》推到灵璧面前:“我也能听一听吗?”

灵璧愣了愣,方才反应过来,看来她听得还够多的。

不过郁金心里头虽有不自在,灵璧却觉着没差,反正帮一个是帮,帮两个也是帮,应了下来。

眼见时常尚早,索性把《语》摊开,尽量简单地先把这本的大致结构分析给她们听。

“在我看来,这本课本从结构上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咱们如今在学的生字了,其目的是用了让我们能够尽快掌握一些常用的字;二是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从《童蒙训》、《少仪外传》、《小儿语》等籍上摘录的章句,为的是让咱们能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三是从《蒙求》、《叙古千》、《龙鞭影》等籍上摘录的内容,为的是能让咱们了解些许历史典故,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四是诗歌,大都选自《神童诗》、《千家诗》,诗歌有韵,易于记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饱含诗人的喜怒哀乐,除了能够抒发感情、振作精神,还能让人展开联想;五是关于《幼学琼林》、《名物蒙求》这类的籍,其内容涉及天、地舆、岁时、人事、鸟兽、草木、饮食、器用等等的内容,广而不繁,对于增长常识是很实用的;最后就是节选自四五经的章句了,俗话说: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