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跋涉,一路力撑,当日头嵌在山谷发出淡淡白光时,池舟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凹里村。

只见人影幢幢,哭声喊声沸天。四林村保长迎上池舟,见礼后报说已经救出了六户人家,很幸运,人无大碍,还有二十三户埋在雪中。

“知道了。”池舟颔首,立刻调兵遣将,让二百兵甲分为二十组,每组负责一家,由四林村村民做向导,务必今晚救出人来。

又选村民保丁三十人,编为三组,顺着已经刨出的路道,救助最近的三户。

众人领命,快速补充米水,便行动起来。

池舟注意到,众人喝的米粥甚稀,便去临时搭起的木棚下瞧看,大锅里全是水,米粒颗颗躺在锅底。

“把米多添些。”池舟对一旁添柴的妇人道。

那妇人看看身旁的姐妹,鼓起勇气道:“回大人,这十斤米要熬到明天,现在煮了,明个就没得吃了。”

池舟心下一凛,三山镇以橘换米,米粮本就是紧缺之物,这点子米应是四林村凑的。

但根本不够。雪天救人,极耗体能,吃不饱饭,又如何铲雪清路!池舟捏紧袖子里的手,他们二百多人过来,随身只带了些许干粮,两餐的量。

“裴勇,保长!”他扭头吩咐两人,“去村里借米借粮,做好登记,之后县衙会统一偿还。”

保长悄悄看池舟一眼:“大人,小的斗胆说一句,大年节下的,家家都靠这点存粮吃饭,等还的时候,能不能也给米啊,肉也行!”

言外之意,银子不如米肉方便。池舟应允,又让寻郎中过来,两人应着立刻去了。

谢飞端了碗热汤给池舟。

池舟喝完,抬眼打量这凹里村。

村子正在个山坳里,屋舍贴山而建,面向东南。若在平时,这向阳又背风的凹里村自是很好,可一逢大风雪,此处就成了雪积雪压的最好去处,是天然雪窝。

哗啦声起,接着是数声惊叫。

只见一堆雪从屋脊滑落,把正在刨雪的兵甲冲了个七倒八歪。

池舟奔过去,看着众人七手八脚地把兵勇拉起来,万幸,无人受伤。

疏忽了!急着救人,却忘了山上积雪随时会坠落。池舟立刻去问被救出的村民,何处是上山之路。

一个老翁道,村口志石后面,有条石板路,能爬上山去。

池舟看看剩下的村民,皆是老幼妇孺,遂带着谢飞,自行上山清雪。

“大人不可。请您留在这儿,我去即可。”谢飞急道,不过是在山雪中划出条道,隔断跟屋舍的连接,防止积雪突落,并不难。

池舟不应:“两个人快!”

说罢抄起张铁锨就要走,却被两个壮丁拦下,内中一人正是之前给他们引路的那个。适才两人一直帮着背柴火,修理铁锨镐头扫帚。

“大人,我们上去就行,下面离不开您。”那壮丁道。

这倒是实话,救灾之际,纵有千军,也更需一人得力指挥。

谢飞又劝。池舟略一沉吟,嘱咐三人务必小心。

*

宋琪写好招募铲雪人手的榜,想了想,决定立时张贴,希望人们早一时看见,早一时应招。

他急急出了桂花巷,手中拎着浆糊桶,径往县中大街走去。

此时街上满是人,商户各扫门前雪,衙役急清路中雪,好不忙乱。

忽然一人迎面走来,笑着招呼宋琪,问他过年好。

宋琪压下心中急躁,匆匆回句过年好,脚下不停,很快来至街头,从袖袋里拿出榜,就要张贴,不妨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找人何必如此麻烦!宋兄招呼一句就是。”

宋琪回头,见是刚才那笑问之人,一身粗黑布棉袄,头戴大厚帽子,背着跟红缨马鞭,两手抄在袖筒里,显然是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