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长安又不得不留守重臣,毕竟长安才是大唐的国都,而且就在关内腹心之地。

留守关内之人,要么是重臣,要么是天子不想见到的臣子。

很显然,房玄龄是前者,后者是谁,则不言自明。

“喏。”孙瑾接过捷报,目送魏征离开,才将捷报展开。

乍一阅读,孙瑾大吃一惊,感觉一股血气上涌,欲引吭高歌。

恢复西域了!

西域与中原相离数百载,今日方才恢复。

如此功勋,与开国之际下长安、克洛阳足以相提并论了。

“快来快来!”孙瑾连胜大呼,在以严谨著称的门下省顿时引起了一大堆人瞩目。

很快,消息传遍了门下省,接着以网状传遍了整个皇城的官署,上至六部尚,下至抄抄写写的吏,都知道吴王攻克高昌,收复西域的消息。

“依某看,此战将士,应当一并策勋三转,在依军功另行赏赐。”

“可以。”孙瑾点头同意,然后提出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吴王之赏赐如何拟定?”

赏赐吴王的赏赐由陛下亲自拍板,仅仅是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些土地,加了一些虚职和封邑。

此番陛下将赏赐吴王的决议下到门下省,寓意不言自明。

定然要大加赏赐吴王。

心思机灵之人,已然生出另外之心,暗自琢磨,不敢与人说明。

“某记得,陛下此前似乎说过,吴地不宜王大国之语,可以大国之号,改封吴王。”中侍郎说道,回忆着陛下平日对李恪的言语,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孙瑾立即点头,立下如此功勋,再为吴王已经不合适了。

“封什么王?”

“赵王如何,赵国乃是大国,足以承吴王之功勋。”

“不妥不妥……足下看汉代诸位赵王,善终者少,赵王之号不妥。”

“那晋王如何?晋国乃是五霸之首,可堪吴王之功。”

“胡说,现已有晋王,岂可用晋王之号?”

那就是楚王,或者……秦王?”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注视着那位提出秦王之意的尚左丞。

“这……某只是议事而已,不可以言罪人啊!”尚左丞紧张的说道,话已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秦王乃是陛下做太子之前的封号,陛下是如何做太子的呢?

还不是玄武门之变。

孙瑾见有些冷场,拍板说道:“好了,此事非人臣当议定,只写改封大国,请陛下裁决吧。”

“善。”岑本也点头称是。

几位宰相不在,中侍郎、黄门侍郎便是诸官之首,孙瑾和岑本下了决断,其他人自然没有二话。

“吴王之事,委实难以议定,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唯有加官而已。”

众人纷纷点头,吴王的赏赐着实难以议定,最佳的封赏途径爵位,早早被堵上。

吴王此时已经是亲王,该如何封赏,已经不是臣子该议论的。

“大略议一议吧,若是一字没有,我等岂不是成了尸位素餐之辈?”孙瑾叹了口气,率先动笔在奏疏上落笔。

随后中侍郎岑本也点了点头,接过孙瑾手中的毛笔,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随后,诸官各抒己见,再以五花判事之旧例,录姓名,呈上天子。